◎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义乌快递价格战,除了造成当地网点普遍亏损,也在全国各地引发连锁反应,让末端网点生存压力进一步加大。
抓住数字技术带来的机遇,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新型艺术人才,高等艺术教育的探索正在路上。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
借助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新技术,高等艺术教育帮助学生接触文化产业前沿的手段越来越丰富,从而使艺术人才树立开阔的产业思维,具备适应文化新业态的多种职业能力。在艺术能力培育上,兼顾基础理论、动手实践、创新创造、数字素养。当今时代,数字科技使全球互联互通,日益频繁的艺术交流发挥着以艺通心的独特作用。也要帮助学生提升数字素养,辩证认识新技术,正确驾驭新工具,开辟艺术新境界,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高等艺术院校还可以借助高校、科研院所力量实施学科交叉培养。
从当前的艺术实践来看,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不断延伸,科学、人文与艺术多维度交叉融合,催生了一批文艺作品,有力推动了文艺创新。当下,高等艺术院校正在寻求顺应时代趋势、融合现代科技的转型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已发布国家标准4.3万项,备案行业标准7.8万项、地方标准6.2万项,自我声明公开团体标准5.3万项、企业标准270多万项,特别是代表技术一流、管理先进、效益显著的企业标准领跑者达到3200余项。
在缺少标准话语权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处境不利。政府颁布标准面貌焕然一新,市场自主制定标准活力呈现,开放融合的标准化工作格局,成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扭转这一局面,应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推进标准化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大力拓展经营主体标准化空间,更加充分释放经营主体标准化活力。服务业标准体系持续完善,新发布服务类国家标准同比增长12%。
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领域标准化工作基本实现全覆盖……以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引领产业优化升级、支撑高效能治理、促进高水平开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已日渐成为现实。行业、企业要把标准化建设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化协同发展,持续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谁的技术成为标准,谁制定的标准为世界所认同,谁就能把握国际贸易的主动权、占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2022年,企业标准领跑者新增物流服务电子商务智能消费设备等近40项重点领域,重点领域量达240项,为促进相关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企业标准领跑,以标准化助力经营主体增动力、挖潜力、激活力,用高标准引领中高端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尽管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数量优势始终难掩质量特别是品牌方面的竞争劣势。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标准运用由产业与贸易为主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标准化工作由国内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近年来,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区域标准化工作亮点纷呈,标准化+行动在各行业广泛开展。(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标准引领是一个国家步入高质量发展、参与高质量竞争的重要标志。
目前,90%以上的国际标准仍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经过几年快速发展,我国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数量实现指数级增长。
这四个转变确立了推动全域标准化深入发展的理念,彰显了国家要以高标准促进高质量发展作为标准化工作着力点的决心。农业标准数量已达到近万项,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超过30%。
工业标准不断提档升级,重点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90%,主要消费品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5%。我国一直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要以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加快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推动全域标准化向纵深推进,助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有序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这方面的工作重点主要包括:系统梳理并清理废除妨碍要素自由流动的政策措施,增强企业跨地区兼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各区域间的联系,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鼓励合作互补实现共同发展。我国拥有非常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业企业规模大、数量多,潜在消费群体基数大,但由于结构性供需失衡,导致超大规模的市场需求不能全部转变为有效需求,从总体上看,产业体系面临市场有效供给不足和无效供给过剩并存,无法充分释放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空间。只有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创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营商环境,才能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为此,应重视以科技创新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培育数字消费、绿色消费、体验消费、健康消费,打造新的消费增长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和升级化的需求。做好行政审批事项加减法,优化服务做加法,审批事项做减法,持续提升政府各部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充分开放的大市场,是追求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大市场,这意味着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过程中,必须稳步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增强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的话语权,通过高水平参与国际循环,为破解国内大循环中的卡点、堵点、难点问题提供助力。增加高品质产品的供给,支持新能源汽车、智能穿戴和智慧家电等新兴消费的发展。
打造良好营商环境,需要不断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落实好涉企惠企政策,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各地区应找准自己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和比较优势,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有机衔接,进一步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壁垒,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共同构建和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在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彰显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的竞争优势。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18日06版)。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从供给端来看,创新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供给数量、质量和供给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中高端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不足,尚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发展型、享受型和升级型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首先应强调创新的基础作用,通过高效协同配置技术、金融、数据和人力资源等高端要素,实现创新溢出,全方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推动我国制造业向价值链中上游稳步攀升。
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企业,不断推进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化发展,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资本、资源、商品、服务、数据等各种资源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真正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提高市场一体化程度,从而畅通国内大循环,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过程中,努力推动国内规则与国际规则的有效衔接,吸引更多高质量的外资。通过扩大内需充分释放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供给和需求实现更高水平的匹配。
当前,在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涉企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网络环境下新型知识产权的权利属性、保护范围和追责机制不够细化等问题,必须多措并举持续优化市场主体的营商条件,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利用数字化应用平台,搭建行政垄断监测应用场景,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此,必须以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水平,在满足国内超大规模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要素市场化改革,这有利于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与完善。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的体制机制,利用人工智能等数字化工具赋能政府数智化监管,突破时间和空间约束,实现跨区域跨部门业务协同。不断扩大面向世界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
持续营造共生、共创、共享、共赢、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扩内需促消费,充分释放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社会化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践行开放包容理念,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制造经验,提升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与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
只有全面促进消费市场扩容升级,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才能得到充分释放,并进一步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其中,消费是最终环节,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关键一环,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本文地址: http://one.zhutima.com/?id=2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2025-04-05 19:31天狐定制
2025-04-05 19:13天狐定制
2025-04-05 19:04天狐定制
2025-04-05 19:04天狐定制
2025-04-05 18:50天狐定制
2025-04-05 18:31天狐定制
2025-04-05 18:13天狐定制
2025-04-05 18:12天狐定制
2025-04-05 18:00天狐定制
2025-04-05 17:42天狐定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